第一农场
2日,百花公园,飞絮密集,市民戴着口罩游玩。 记者王锋 摄
刚进入4月,济南的飘絮随风而来。在百花公园里,百余株杨树挂上毛茸茸的杨絮,风一吹杨絮漫天飞舞。公园里游玩的众多市民,戴上口罩、墨镜,还有的用纱巾将脸捂得严严实实。年年治絮,怎么飘絮还是很严重?今年又有什么治理飘絮的点子?近日,记者就此采访了林业部门。
树木老化,飘絮变多
有市民表示,4月初杨絮飞舞,过不了半月又有柳絮来“接力”,到了5月中旬,法桐飘絮再登场。怎么种了这么多杨柳呢?
记者了解到,目前市区大部分杨树和柳树是上世纪70年代栽种的,当时几乎超过全市绿化树种的70%。市林业与城乡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杨柳是典型的北方树种,生长速度快、树阴浓密、防风效果好、耐旱耐涝、适应性强、价格便宜,是绿化城市的两种较好品种。
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,杨柳在逐步减少或变成改良品种。据林业部门最新统计的数据,市区共有毛白杨18.4万株、柳树11.2万株,二者近30万株。集中在英雄山区域、二环南路、220国道槐荫段、燕山立交、经十东路两侧背景林以及天下第一泉景区、百花公园等地。
虽然杨柳的总数在减少,但不少市民感觉飘絮不见少。该负责人表示,飘絮是杨柳树的种子,它的多少主要和树木年龄有关系。“杨柳的寿命一般有四五十年,如果是上世纪70年代种的树,现在已算老龄。年龄越大,种子就会越多。”
此外,飘絮还和城市道路的硬化有一定关系。市区路面硬化面积较大,柏油地面吸附飘絮能力较差,让人感觉杨柳絮到处纷飞。农村的绿地和土地会将飘絮粘连起来,因而感觉飘絮较少。“现在城市扩张,原来的城郊和农村渐渐融入城市,农村的杨柳也变成行道树,城中树的增多和土地粘连作用的减弱,也使得人们有了这样的感受。”
城区新建绿地栽无絮树种
记者了解到,济南城区杨柳、法桐飘絮治理3年实施方案日前已制定完成。根据方案,济南治理杨柳飘絮将从“建、换、控、抑、治”五方面着手。其中,“建”为推广使用新型树种,优先选用雄株或改良后的法桐、杨柳树;“换”是结合道路提升改造,对现有的部分枯死、老化的树木进行更新,部分柳树进行高接换头;“控”则是通过修剪等养护手段,来减少飘絮;“抑”是在产生柳絮较集中的区域用高压水枪冲洗枝条,及时清扫地面;“治”是通过注射抑制剂方法治理,主要对城区青壮年杨柳雌株进行防治。
4日,记者在经十路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西侧看到,槐荫区园林部门正给这里的几十棵柳树打避孕剂“抑花1号”。据介绍,槐荫区市区范围内共有杨柳和法桐2300多棵,再用约10天,就能完成防治。防治过后,将减少90%的柳絮。此外,林业部门每年还在黑西路、马鞍山路、燕山立交桥等杨柳密集区域对2万株杨柳雌株试点注射抑制剂。
“人口密集区域,树木老化濒临死亡的,逐步更换成国槐、白蜡等树种,有的杨柳在水系湿地附近作用不可替代,将采用更换雄株的方式治絮。”据了解,从2018年开始,城区所有新的绿地建设、行道树更换工程,原则上都将配置景观价值和生态效益并重的无飘絮树种,确需栽植杨柳树木的将选择雄株,从源头上治理飘絮。
值班主任:颜甲